“牛肉汤墓”走红网络 河南考古借助新媒体吸睛无数

2017-01-17 11:58:59 来源:河南日报 热度:
你还记得去年的“牛肉汤”“大宝剑”考古发现吗?1月14日,在省文物局主办的“启封中原记忆,感知河南考古”2016年度河南考古新发现公众报告会上,发掘它们的信阳城阳城址18号战国楚墓考古专家和发掘荥阳周懿王壁画墓、郑州东赵遗址、洛阳西朱村曹魏大墓的专家走出“学术的象牙塔”,向现场观众揭秘考古背后的故事。
 

 
这是我省首次举办针对公众的考古报告会。从微博直播考古现场到公众报告会,这些悄然的改变都表明河南考古正在走向开放,走向公众。
 
新媒体架起考古与公众之间的“桥梁”
 
去年,河南两项考古新发现——洛阳曹魏大墓、18号战国楚墓备受瞩目。从考古价值来说,18号战国楚墓无法与洛阳曹魏大墓相提并论,然而一场微博直播却使它成了“明星墓”。
 
2016年12月,省考古研究院打破常规,利用官方微博@河南考古首次图文直播18号战国楚墓发掘进展。因出土的陶鼎内有牛骨和积水,被@河南考古小编比喻为一锅2000多年“牛肉汤”之后,迅速走红网络;随后发布的11秒“宝剑一出,谁与争锋”短视频,播放量更是惊人的近1000万次。诞生不足仨月的@河南考古一跃成了有影响力的“网红”,开设的话题“考古现场”阅读量近7000万次。除了微博直播,省考古研究院还利用官方微信向公众传播考古工作知识,分享考古发掘与研究成果。
 
网友@木子说,以往,提到考古,人们的印象更多的是“神秘”“高冷”,是一份枯涩难懂的“学术报告”。微博直播向观众揭开了考古的神秘面纱,架起了考古与公众之间沟通的桥梁,满足了公众想了解考古、了解历史的渴望。
 
重建人们对中华文明的想象
 
“这座墓为什么没有青铜器”“这些碎片有价值吗”“这座墓葬今后计划如何保护”……当天的考古公众报告会现场气氛十分热烈,考古专家与公众展开了一次次的互动。
 
“这次能跟考古大咖面对面地交流,对我来说是开阔视野、增加知识储备的好机会。”来自郑州大学考古专业的小李同学冒着严寒穿越半个城市一大早就赶到了会议现场。
 
“让人十分欣慰的是,会场上大部分都是年轻的面孔。首次尝试举办考古公众报告会,既是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活起来’号召,也希望通过这样方式让公众了解河南考古,感受河南古代文化魅力。”省文物局副局长马萧林表示,今后将持续举办考古公众报告会。
 
“考古学研究的目的是复原古代社会,诠释古代文明,让人民对古代历史和文化有直观认识,更加坚定我们的文化自信。这也是我们致力于公众考古的目的。”省文物研究院副院长刘海旺说。
 
提高文物保护参与度
 
河南是文物资源大省,也是考古大省。“考古和文物保护工作的最终目的还是让文化遗产与人民生活相融合,使文化遗产惠及于民,服务社会。”刘海旺认为,把具有学术意义的考古发掘转化为与公众分享的历史信息,从侧重发现和研究走向传播知识,有助于帮助大众成为自觉的文化遗产保护者。
 
事实上,近年来,我省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评选年度考古新发现、举办“文化遗产日”系列活动、博物馆面向社会免费开放。
 
省文化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民众对考古热情高涨,是一件十分可喜的事情。决定文物保护水平的除了技术,更是理念、认识的问题。发展中国家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对文物的破坏往往会比较剧烈。要使群众的文保意识化为自觉的行为,公众考古还需要加把火。

责任编辑:wangminq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