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浪潮为何迟迟没到来?

2017-06-19 10:16:20 来源:物联江湖 热度:
比尔·盖茨在《未来之路》里表示:我们总是高估了未来两年里将发生的变化,过于低估了未来十年将发生的变化。2016年,当Gartner以“已进入实际应用阶段”将Internet of things从Hyper Cycle曲线中移除时,业界满怀期待,很多分析以Iphone诞生的2007年类比,认为物联网即将再一次、全方位地改变的我们的世界。
 
但一年多过去了,世界还在按部就班的缓慢演进,预期中Iphone式的物联网席卷浪潮却迟迟没有到来的迹象,也没有一款智能终端有Iphone式的苗头。
 
与此同时,预测机构纷纷下调物联网发展目标:Machina 2017年因为LPWA的滞后,调低了对全球连接数的预测目标;麦肯锡在最近的一份报告中也认为因为数据利用率、价值获取度和安全防范等问题的影响下,物联网应用的广泛采用可能需要比预期更长的时间。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尴尬的现状?
 
一.iPhone的前车之鉴
 
我们先来看看一组数据。
 
 
这是乔布斯时代iphone的季度销量数据。除去5年60倍的销量增长之外,我们需要注意的是07年12月到08年7月间iphone连续两个季度的销量下滑。
 
这说明iphone颠覆式的触屏体验,并未能转化为持续性的产品竞争力。直到08年7月,App Store上线,将应用服务与终端体验完美结合,立即激发了当季销量的激增,并真正开启了iphone的持续辉煌轨迹。
 
在更深层次上,与功能机时代的诺基亚相比,比起使用体验上的革命性演进,iphone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整合了互联网与通信网,使得手机不再仅仅是通信工具,而成为信息娱乐与信息交互的新型终端,创造了消费者对移动互联网的刚性新需求。
 
此外,iphone背后不能忽视的产业背景——手机是当今市场规模最大的单品类、强更迭(平均生命周期大概1-2年)的电子消费产品。
 
二.物联网的消费惰性
 
目前,物联网终端的消费侧没有呈现出iphone式的热情,大部分消费者对于智能硬件的应用一定程度上是懒惰的。
以消费电子中最热的智能家居产品为例,根据家电企业的统计数据,智能空调的实际联网率不足10%。
 
迈克尔.波特在《物联网时代企业竞争战略》中的提出,智能互联产品的功能分为监测、控制、优化和自动四个层级,每个功能都以前一类功能为基础。
 
 
其中监测、控制、优化都是对于硬件自身能力的连接延伸与提升,只有上升到自动层面,才能有效与其他产品、系统进行智能融合。
 
当前大部分物联网产品都处在以硬件自身能力为基础的监测、控制等初步的连接阶段,物理实体能力仍然是消费者的需求核心,远未能像Iphone一样,给予硬件本身叠加新的附件价值,创造出刚性新需求。
 
而且,家电等日常生活中的主要终端生命周期以数年、甚至十年为单位,打破生命周期的主动替换成本过高,客户不愿意为控制能力而承担此部分更迭费用。
 
三.物联网的供给侧激进
 
与消费侧的惰性不同,厂商对物联网应用则激进的多。2016年思科、软银、高通等传统行业巨头发起多宗行业并购,Google、Amazon、Apple等互联网企业发布多款物联网智能硬件,持续推涨物联网热情。
 
这源自于企业看到了物联网所带来的多层潜在价值:
 
一是物理连接带来的信息互通。智能连接产品能够对自身的运行状态和周边环境进行检测,帮助厂商前所未有地获得产品实际运营数据。这些宝贵的数据可用于产品优化升级,并帮助企业真正实现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包括状态监测、故障诊断,以及主动推动产品更迭等;
 
二是软硬解耦实现的深度定制。连接将推动信息从物体实体与流程中解耦,实现硬件能力与控制的彻底分离,软件将定义一切。未来企业将可以通过“通用硬件+软件授权”的方式,更灵活地实现全面客户定制化服务,同时商业模式可以从产品单次销售向服务动态租赁变革,创造出更多的商业机会;
 
三是智能联接推动的产业突破。万物互联将推动产品的跨场景、跨领域整合,行业边界将不断扩展、融合。竞争焦点会从单一产品竞争,上升到产品系统、关联子系统以及产业生态的全方位竞争。提前布局物联网,将使得企业有机会定义行业边界与系统接口,掌握竞争先发优势,在产业融合中获得更多的价值。
 
四.未来
 
物联网消费惰性与供给激进的不均衡现状,决定了当下物联网市场格局将是“B2B2C”或“B2B2B”模式。产业的主导力量来自于中间的“B”所驱动的供给改革与升级,为最末端的个人消费者(C)与企业消费(B)创造更好的物联网消费环境。
 
目前来看,这些“B”构成者主要来自四个领域:一是政府及其主导的公共事业单元,比如水电煤、路灯等,通过物联网实现能源节约及服务效率的提升;二是传统行业领军者,如福特、GE等,希望通过物联网支撑公司的战略转型,在产品模式及商业生态等方面实现前瞻布局;三是垂直平台的缔造者,如Uber、Airbnb等,通过打造信息平台,推动硬件层资源共享,实现价值收益;四是行业创新者,大到Google、Amazon、Apple等互联网巨头,小到初创企业,在通过物联网创新各类产品形态,从无人驾驶到智能音箱,满足消费者的新需求。
 
B端的分散与各自独立的端到端布局,导致了物联网当下市场的碎片化与差异化,但这是产业变革中所不可避免的早期阶段。只有经历数轮优胜劣汰,巨头与幸存者就边界达成共识之后,才会促成物联网系统与平台的整合与统一,推动产业正式进入快车道。
 
在此之前,我们需要一个耐心的等待过程,等待B端产业的成熟,以及等待消费者在潜移默化之中将万物互联做为一个必备消费选项。2020,可能只是物联网产业正式爆发的开始。

责任编辑:朱虹瑾

相关推荐

“新三网”一网打尽

随着加快推动电信、广电和互联三网融合决定的出台,沪深两市科技股被群体激活,不仅是上述三类被融合的相关网络行业大幅上涨,市场中凡是带网的板块也极度红火,其中,物联网、智能电网表现最为出众,连带融合的大网被投资者称为“新三网”。据统计,上周通信、电子信息、数字电视、计算机、物联网、智能电网等6类板块累计资金净流入高达186.44亿元,显示出市场资金对上述板块有很高的参与三网融合第一创业认为,包括天威视讯、电广传媒、歌华有线、广电网络等在内的有线电视企业将打开于电信业务的新市场,受益程度最大。中国联通等电信运营商将通过提供基于影视节目的新型增值服务增加服务种类。中兴通

无锡:该不该啃“三网融合”这张“画饼”

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并给予政策支持。三网融合设定了阶段性目标:2010年至2012年重点开展广电和电信业务双向进入试点;2013年至2015年,全面实现三网融合发展,普及应用融合业务,基本形成适度竞争的网络产业格局。“三网融合”主要是指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高层业务应用的融合,在网络上可以实现互联互通,趋向使用统一的IP协议。三网融合不是新概念,提了足足有多少年了,而每次都是雷声大雨点小,电信和广电在各自领域里互不相让,比如两家为抢占家庭终端——电视,分别就形成了有线电视和IPTV水火不容的两种替代性极强的业务形态,这各行其道的做法使得三网融

英特尔:聚焦三网融合与物联网

与ICT产业相同,英特尔也将物联网和三网融合视为其重要的战略机遇,并在其中找到了自己的切入点:开源软件平台和面向嵌入式应用的系统芯片。在今年春季IDF(2010英特尔信息技术峰会)上,英特尔中国区总裁杨叙表示,IT行业正迸发出新活力,IDF也将带来新技术、新体验,并揭示新的合作机遇。个性化互联网时代的机遇在杨叙看来,三网融合或物联网都属于个性化互联网时代,而这一时代正在启动,他希望英特尔能与合作伙伴一起迎接这一机遇。在IDF上,英特尔将智能电视、智能汽车、数字标牌、数字家居以及节能房屋等“搬上”演讲台,以多元方式为参会者营造了三网融合及物联网全新体验。“从传统PC到智能手机,从上网本到电视、车

三网融合带来持续性机会

得益于2009年3G投资的拉动,通信设备行业的企业普遍实现了业绩高增长,在金融危机中独树一帜。在诸多业内人士看来,虽然2010年国内通信行业投资同比会有所下滑,但通信设备行业高景气度的状况仍会持续。实际上,在三网融合和物联网逐步推进的背景下,通信行业将迎来更好的发展机会。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内容提供和网络整合三大领域的发展机会将逐渐涌现,从而给电信网络运营商、通信设备提供商和信息内容提供商等子行业龙头企业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今年一季度投资缩减根据日前工信部公布的“一季度电子信息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情况及分行业完成情况”显示,在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各个细分行业中,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