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百箱争鸣:BAT京东小米换个维度再打价格战

2017-08-01 10:07:52 来源:91.com 热度:
自从亚马逊发布人工智能音箱Echo后,人工智能音箱就开始在全球范围悄然流行,无论科技巨头还是初创公司都开始进入这一领域,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
 
亚马逊推出的Echo已经占据了500万家庭,让其他厂商认为有利可图;另外就是智能家居的发展,在人工智能音箱没有出现之前,包括苹果在内的多数厂商都欲通过手机控制智能家居,让手机作为智能家居的中心。
 
但由于人工智能的发展以及手机私密性太强等问题,厂商逐渐开始抛弃手机将人工智能音箱作为智能家居的控制中心。
 
 
正是因为如此,全球厂商先后进入人工智能音箱领域内。
 
例如,谷歌发布GoogleHome,微软联合曼哈顿推出人工智能音箱,而苹果则是推出了HomePod。在这些厂商中,亚马逊的Echo主要是为电商服务,其可以根据用户习惯为用户推荐商品,同时,还能提供海量互联网音频内容以及实现控制智能家居。
 
而谷歌以及微软的人工智能音箱主打内容服务和控制中心,毕竟在微软没有推出人工智能音箱之前,Cortana已经实现控制多种智能家居设备,还可以与人类进行有趣的对话。
 
苹果的人工智能音箱不同于其他厂商的智能音箱设备,其主打功能就是音乐播放,还是目前世面上音质最好的播放设备之一。
 
在价格上,这些动辄都是上百美元,而苹果的HomePod则是349美元。
 
 
在国内市场上,BATJ等已经发布人工智能音箱,在这些人工智能音箱当中,其功能都是提供互联网音频内容或者生活服务等,例如查地图、缴费等。
 
近日,小米也进入人工智能音箱领域,其发布了299元的人工智能音箱,其不仅可以充当生活秘书还可以充当智能家居中心,目前已经可以控制旗下8大类智能家居设备,同时还开放SDk,望更多加厂商加入小米阵营当中。
 
国内厂商发布的人工智能音箱,其最大的亮点就是价格低。
 
例如阿里推出的人工智能音箱仅为499元,小米的则是299元,而京东推出的人工智能音箱也是299元。
 
也就是说,在国内市场上,人工智能音箱发展之初,国内厂商都已经陷入价格战,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因为以下三方面:
 
首先,国内推出的人工智能音箱多数是语音交互设备,并不是真正的人工智能音箱。
 
 
人工智能的发展是基于技术和数据,在国内的厂商,真正掌握人工智能技术的百度算是一家,其他厂商顶多算是智能语音交互技术,其发布的人工智能音箱并不是基于人工智能技术。
 
例如微软的人工智能音箱是基于Cortana,而亚马逊、苹果以及谷歌等人工智能音箱都是基于Alexa、GoogleAssistant以及siri。这些人工智能虚拟助手都不是瞬间出现。
 
苹果在2011年就开始在iPhone4S中集成人工智能语音助手siri,六年之后才推出人工智能音箱设备,其主打功能还是音乐播放并非人工智能。
 
在这样的前提下,国内厂商根本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就推出人工智能程序,小米等厂商目前也根本没有属于自身的人工智能语音助手。
 
其次,国内厂商明显是蹭热度,并不是在做产品。
 
 
在国内发布人工智能音箱的厂商中,阿里、腾讯以及京东都是做服务的,几乎都没有进入硬件领域内,然而在人工智能音箱突然受到市场欢迎之时,推出自家人工智能音箱设备,这明显就是想蹭热度。
 
小米相对情况好些,其人工智能音箱至少还可以控制旗下八大类智能家居设备,目前还开放了接口,希望更多厂商加入进来,让小米人工智能音箱可以控制更多第三方设备。
 
最后,高端市场太难进,国产厂商无奈低端拼价格。
 
互联网市场本身就是属于美国,中国只是一个追赶者,在国内超过30年的互联网公司根本没有,一开始国内互联网企业都是依靠服务发家而不是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也注定了中国厂商的品牌影响力以及技术实力远不如国外厂商,其也就不可能推出同等价位的产品。
 
就以PC、手机等电子设备而言,国产市场已经是国外厂商的天下,中国厂商只能在中低端市场存活,虽然极力向高端市场进军,但收效甚微。

责任编辑:朱虹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