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云、腾讯云、阿里云,三虎相争,混战刚刚开始

2017-09-15 11:05:02 来源:中国物联网 热度:
不久前,华为新推出的荣耀Magic手机因为附带人工智能技术,比如能够采集机主的微信聊天记录自动向你推荐附近的餐厅、酒店等等,引发了腾讯公司的极大不满。两家大公司围绕用户数据权展开激烈争论,甚至要对簿公堂。

 
用户数据的所有权到底算谁的?为了一点用户数据,大家大公司寸土必争,用户数据有这么重要吗?华为这次采取的是进攻姿态,腾讯是一步不能后退的激烈防守,随着各家大公司业务范围的扩展,这样围绕数据产权的争斗,会不会成为将来各大互联网公司白热化竞争的一种“新常态”?
 
在这些年业界围绕AI(人工智能)展开的热情追捧背后,围绕用户数据的争斗,我们开始嗅到了一种令人不安的凶险气息:美其名曰“人工智能”四个大字的背后,所有的巨型商业公司都在实现自己和超级政府一样的“帝皇使命”:那就是实现对每一个个体生命从出生到死亡的一系列所有生命活动的精确控制。
 
没错,就像有人譬喻的那样:如果AI是人脑中枢神经这样的明珠,那么像云服务这样的计算能力输出,就是未来主宰地球和人类的超级大脑。这也是继阿里巴巴推出云服务之后,腾讯和华为相继征逐这样主战场的最重要动因。
 
云服务有这么重要吗?
 
在业界,亚马逊公司于2006年就最早推出了云计算服务。如果撇开那些艰深的技术解释,你会发现,云服务不是别的,打一个比喻的话,假设亚马逊原来是一家买桶装矿泉水的公司,后来发现,以它买水的经验和能力,它还可以为每家用户提供自来水服务,你只要打开水龙头,想用多少,就按照多少用水量交费。这当然比卖桶装水赚钱多了。
 
把自己富余的计算能力转化为一种随时可以输出的公共资源,亚马逊的云计算服务AWS(Amazon Web Services)不仅极大提升了一家物流公司的利润率,更使之成为一个独立的利润金矿来源。到2017年的第一季度,亚马逊的AWS服务收入已经达到41亿美元,成为公认的业界翘楚。
 
在华为、腾讯和阿里三大巨头中,阿里是最早(2009年)推出云计算服务的。按照马云在2010年一次公开演讲中的说法,如果阿里巴巴“不做云计算,将来就会死掉”。换言之,阿里是将云服务视为“救命稻草”——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无论是阿里电商业务高达80%左右的毛利率,还是像淘宝天猫这样的绝对垄断行业地位,都不能持续太久,这也是阿里过去几年中持续激进转型蚂蚁在线金融、数字娱乐、云计算等“创新业务”的重要原因。
 
事实上,尽管阿里做的早,投入大(业界估测其云服务业务部门的雇员已经接近5000人),但最新一个季度2017年第一季度的云服务收入仅为3.6亿美元,几乎只是亚马逊公司云收入的一个零头。
 
云计算眼下还不赚钱(阿里过去四个季度的亏损总额高达近20亿元人民币),这也是腾讯和华为过去几年中迟迟没有大举进入的原因。可是,当时钟转到2016和2017年,腾讯和华为的调门就完全改变了。
 
前面说到,云服务对于阿里来说是一根“救命稻草”,而且就像阿里的任何一种业务转型一样,都是从“电商沙皇”马云那里直接推动的,那么腾讯的云服务更像是一种“内生性”的自我业务成长冲动,对于大腾讯来说,游戏、媒体和支付业务都蒸蒸日上,云服务虽然被小马哥提到“云+人工智能相当于电+计算机”的新高度,但云计算对于腾讯来说,依然只是“锦上添花”的重要战略业务。
 
根据腾讯的官方数据,其2017年第二季度包括云服务在内的其他业务的收入同比增长了177%,达到96亿元人民币,这也是腾讯过去连续几个季度在云服务业务实现三位数的增长速度。过去5年中,腾讯云服务的开放平台累计扶持了30家上市公司,注册创业者超过600万,对合作伙伴的分成达160亿元。
 
前有阿里、腾讯两虎相争,北极熊华为已经伺机在后。和阿里、腾讯不同的是,华为天生缺少互联网基因,但的的确确是一个“门口的野蛮人”,华为进入云计算市场的风格非常“华为”——仅仅是云部门的人数,2017年就要增加2000人!
 
原因无他。云服务对于华为来说,是觊觎已久的“新牧场”。传统通信市场增长乏力,从近年来杀入手机终端市场,到发力企业服务,再到大举进入云计算,华为的风格很大程度是任正非的个人风格:看准了,就不惜孤注一掷。
 
三家云的不同面貌
 
云计算服务背后的实力比拼,是不同类型公司计算能力的大比拼。云计算因为这种计算能力的可塑性强(可以为客户独身定制),而且可扩张性强(可以随着用户需求而变化),因此被形象地称为不可名状、随处漂浮、充满弹性的“云”。
 
提供云服务的大公司几乎都有着独特的与众不同的企业基因,这很大程度也决定了不同的“云端”面貌。
 
以华为云为例。华为云的优势是技术储备和全生态链,劣势是缺少互联网基因,企业服务业务的经验相对不足。众所知周,华为是国内技术能力最强、全球化能力最突出的科技公司,从当年的通讯设备起家,近年来华为在企业服务和手机终端的表现,同样令业界刮目相看,像华为手机的最新出货量已经超过苹果,全球第二,这恐怕也是腾讯处处不得不堤防华为这个野蛮人新面孔的主要原因。
 
华为云令人忌惮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个企业的彪悍统一的行事风格。随着华为云成为公司一个重要的独立新兴业务部门,有人估测,华为云会直接推动整个华为公司业务的全面重组,作为“一种势必会影响到公司业务流程、结构、组织与管理的变革驱动力”,华为云服务的未来,甚至关系到2018年华为董事会的改选问题。
 
阿里云的特点是其战略能力和现金流优势,缺点是其商业场景单一,似乎只是为流量服务而生的一家企业。马云不差钱,可以大手笔投入云服务这样的战略型业务。
 
相比较而言,腾讯云像极了小马哥的风格:非常务实,内部协作力强,缺点是腾讯过去20多年来一直擅长做对个人的服务(To C),但这并不影响其在微信支付这样的企业服务市场上对支付宝构成的巨大威胁,当然,整体而言,企业服务的经验不足,依然是腾讯云需要面临的挑战。
 
从2006年开始挂在嘴边的“云计算”,到近几年来最时髦的“大数据”和“人工智能”,IT互联网界从来不缺少新名词,但是就像马化腾指出的那样,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这些时髦概念从来就不是一种概念,而应该是一种能力,现在这种能力首先表现为这家公司的“云计算”能力,从服务器托管、域名注册到数据存储、内容分发和数据分析,只有云计算才能为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提供现实的“跑道”。
 
谁有机会能够摘取云服务这颗大地上的云端明珠,对于华为、腾讯和阿里来说,随着各自的竞争边界越来越趋同和重合,一场大规模的混战才刚刚开始。

责任编辑:吴礼得

相关推荐

CCBN2010召开时间确定 三网融合暂无单独展区

记者从CCBN组委会获悉,CCBN2010的召开时间已明确,将于2010年3月23日~25日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行。规模为历史之最CCBN即中国国际广播电视信息网络展览会,作为亚洲规模最大的广播影视技术设备展,已连续举办了十七届。据CCBN组委会副主任委员邹峰透露,在经历了2009年的金融危机影响之后,CCBN2010无论是规模还是展商数量,都创造了历史之最。“今年的展会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余家企业和机构参展,展览区域覆盖15个展馆和1个室外展场。从展商分布来看,民族企业数量最多,很多中小企业今年也首次参展。在经历了去年的金融危机后,国际参展商的数量也比2009年有了显著提高。”

华为IPTV巨亏10亿 三网融合蔓延消极情绪

几乎所有人对IPTV的憧憬都是美好的,然而,现在为之摇旗呐喊的人越来越少,就连华为、中兴以及UT斯达康等产业链中坚目前也面临着尴尬的局面。据知情人士透露,华为近两年在IPTV上已经巨亏十几亿,而其他IPTV“大户”也仍处于市场培育期。毫无疑问,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让整个IPTV产业链的消极情绪在蔓延。政策、体制以及技术像三座大山压在企业头上,2007年IPTV的发展比预想的缓慢的多,充其量也是“雷声大雨点小”,而根本的症结在于:三网融合进程缓慢。被禁制的IPTV欲望按照管理经济学的理论,“鸿沟期”的后面将迎来“保龄球期”—一个关键的球打过去,收益会成倍增加。在大多数设备企业看来,这个关键球无疑

设备商“迎战”三网融合

中国电信科技委主任韦乐平初步估算,综合考虑各种业务系统、基础网络设施、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和运营后,在未来几年内,预计三网融合可以直接拉动的市场规模大约在1000亿元人民币,进一步考虑连带的辐射作用,长期市场发展空间可达数千亿元。在这个巨大的市场吸引力下,电信设备商也频频加大了对广电领域的关注,并推出了相关的计划和战略。爱立信:实现NGB的可管可控“2010年是很关键的一年,很多新的应用和模式会在部分地方试点。但是全网的普及还需要一个过程。”在采访中,爱立信(中国)通信有限公司企业及

从CCBN展会看”三网融合”

2010年CCBN大会3月下旬在北京成功举办,给早春的大地带来了很多新的资讯,新的产品,新的方案。三网融合,机顶盒,CMMB,NGB和直播星都是大热点。国外思科,摩托罗拉,索尼,爱立信等公司来了,国内的华为,中兴,长虹,海信,华录,大洋,永新,同方,熊猫电子等悉数到场。国外芯片厂商ST,NXP,NEC,Fujitsu,ARM,ZoranBroadcom,TriQuint和国内的芯片厂商LegendSilicon,Amlogic,Hisilicon,国际电子元器件分销巨头Avnet,测试测量仪器公司Tektronix等也参展了,这是电子经济复苏的一个好兆头。三网融合就是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