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烽火范志文:借乘5G东风,OXC即将走向商用

2017-09-30 09:43:27 来源:C114 热度:
9月29日消息(岳明)俗话说得好: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事实上,这句话放在如今的全光网身上同样适用。
 
正如中国电信科技委主任韦乐平所言,在现网中普遍发生的TDM交换机全退网、较高的光纤覆盖率和较高的接入速率,只是全光网的初期阶段;只有在交换层引入ROADM、OXC,实现传输、接入和交换的端到端光网络,才是严格意义上的全光网。可以说,在全光网的演进道路上,产业界依然是任重道远。
 
烽火通信网络产出线总裁范志文高度认同韦乐平的观点。他在接受C114采访时指出,以5G为代表的新业务的兴起为OXC的商用提供了契机。作为光通信领域内的领先厂商,烽火通信早在2000年就研制出国内第一套光交叉连接设备(OXC),成功应用于中国高速信息示范网;17年后的今天,烽火通信正式发布32维全光交叉方式下光交叉单元功耗仅百瓦的1280T OXC系统,成为当前全光交叉领域最前沿实践。
 
 
5G等新业务需求,加快了OXC的商用进程
 
范志文坦言,17年前,烽火通信推出国内首套OXC,主要还是证明自身的技术研发实力;恰逢当时赶上了互联网泡沫破裂,市场对于光通信技术的热情有所消退,对于OXC的追捧也有些沉寂。
 
“但今时已不同于往日,现在产业链对于OXC的热情却是客观需求的驱动。”范志文说。
 
在他看来有几个方面:首先是业务驱动,以5G为代表的新兴业务呈连接爆炸性增长,业务大颗粒化,网络流量由传统南北向到南北向和东西向并存,基础网络以DC为核心网络拓扑MESH化等需求推动了OXC技术的再次发展;其次是技术驱动,高维度WSS,MCS等核心光器件的规模量产,光背板工艺的成熟,以及以规划软件、控制平面、SDN为代表的智能软件的成熟为规模商用奠定了此基础;第三是大规模工程部署的需要,传统的OTN电交叉包括OTN集群在内的电域交叉随着交叉容量的不断增长开始面临功耗、散热和机房占地等多方面压力,使得当前OTN与OXC的联合组网成为了业内的主流选择方案。
 
运营商也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以中国电信为例,就在长江中下游全面部署ROADM(可重构光分插复用),形成区域全光网;其实在更早些的时候,烽火就为上海电信构建了一张20维的ROADM网络。“ROADM可以看作是OXC的初级阶段,烽火无论是在技术底蕴还是现网部署上,现在都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至于时下火热的5G,范志文认为,5G在业务和组网上带来的新需求将会推进OXC的商用进程。“在5G时代,链路的低时延传输和节点的低时延处理,DC之间的100G/超100G互连,网络东西向流量的增长等需求,为OXC的商用提供了契机。”
 
范志文指出,运营商引入OXC不仅能满足当前的网络需求,更重要的是获得了未来竞争的利器。“以前,产业界对于光网络的理解是大带宽、低时延,更多的是从管道角度来考虑;但在当前的产业环境下,可编程的智能光网特性使得运营商基础网络面向更多的新业务具备开放能力,全面提升运营商的竞争能力。”
 
光层核心技术的突破,奠定了OXC商用的基础
 
谈起烽火通信此次发布的OXC全光交叉系统,范志文显得非常兴奋,因为烽火此次发布的OXC系统不仅在光交叉容量上具备了业内领先水平,而且在光层OAM,具备中小颗粒业务光层子波长调度,硅光子集成等核心技术上也取得了突破。以上光层核心技术的突破使得OXC全光交叉具备了真正的商用能力。
 
系统容量是业界比拼的焦点,烽火通信此次发布的产品具备32维全交叉连接方式下100个400G光波长信号的无阻塞交换,系统总容量高达1280T,是当前业内已发布的最大容量OXC系统。但容量只是一个方面,从工程与运维的角度来看,系统的可靠性和易维护性是走向商用的关键,烽火通信此次推出的OXC系统基于光互联背板技术,通过高精准的纤芯插接和多重的防尘技术,可以很好地确保尾纤插接的可靠性和OXC设备维护的问题,让OXC光交叉设备更好用。在功耗和散热方面现有大容量OTN交叉系统(25.6/32T以上)功耗较高,对机房散热条件要求严苛,以至于现网很难实现机框满配方式下的工程部署,而通过引入烽火新一代OXC系统,交叉功耗大幅降低解决了工程部署的难题。
 
“OXC看上去很美,但用起来要更美。”范志文说。针对OXC系统仍然存在小颗粒业务调度需求以及光层OAM业务质量监控的需求,烽火通信正在通过超密集波分(UDWDM)和波长标签追踪技术对OXC系统进行完善。超密集波分采用灵活栅格器件,将传统波分进行子波长切分,从而实现基于子波长的业务交叉调度。在该技术研究上目前烽火国家重点实验室已经实现了5GHz子波道间隔、1000波(扩展C波段)的超密集波分技术。波长标签追踪技术则是通过OTU板卡在发端叠加独特光信号,光层各节点对该信号进行实时监控,实现基于光功率、OSNR值、中心频率等的全光层可见,从而达到更可靠的光层OAM。
 
光器件一直是困扰国内光通信产业的瓶颈。在一个80×100G的波分系统中,光域成本约占75%。光域成本中,光器件成本约占90%,相当于占整体成本的70%。更重要的是,光器件不仅关乎成本,更关乎产业链安全。
 
据范志文介绍,为持续推进全光网的早日到来,烽火已在硅光子集成领域进行了全面布局。当前烽火基于硅光子集成技术在调制领域已实现调制带宽58GHz,90Gbaud NRZ调制和128Gb/s PAM4的调制,并在硅基混合激光器入纤功率,硅基探测器和CMOS集成发射器等领域取得行业领先水平。上述技术的突破标志着烽火已在光通信领域基于硅光子集成技术进行了完善覆盖并持续引领行业领先水平。

责任编辑:吴一波

相关推荐

烽火通信:将进入三年“盛年期”

考虑到未来3-5年烽火通信[28.440.28%](600498)将直接受益于运营商带宽资源投资的比拼,以及三网融合有可能导致FTTX、IPTV以及数据通信设备超预期的投资进程,我们中长期看好公司的发展趋势,建议买入,目标估值为34.76元,对应2010年42倍PE。行业高度景气当前我国宽带用户和互联网用户正处于高速成长阶段,家庭宽带普及化、中小企业信息化和国内3G投资均是光通信市场持续需求的直接推动力。在这一进程中,业务升级刺激带宽消费的快速发展将成为拉动光通信设备市场需求的主要动力;从业务发展现状来看,高带宽的消耗业务逐步涌现,多媒体宽带容量成为新增长点核心,带宽提速成为迫切需求。可以预料

烽火科技受累体制限制 高管收入不及华为员工

童国华:体制机制受限制约发展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到底该怎么建?政府、企业、高校各自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日前,在华中科技大学EMBA-管理创新系列论坛上,来自台湾、杭州、宁波等地的学员企业家,武汉市、东湖开发区的官员,华中科技大学、台湾中山大学等高校教授聚集一堂,就创新这一话题,展开了深层次的探讨。“经常有官员问我,为什么武汉邮科院不能成为华为?而我会反问,为什么武汉却出不来华为呢。”昨日,在华中科技大学EMBA-管理创新系列论坛上,这家央企的“老大”直言,邮科院不如华为,问题出在企业的体制、机制和武汉市的创业环境等都不够灵活。昔日“大哥”被“小弟”赶超成立于1974年的武汉邮科院(烽火科技

烽火通信三驾马稳健并进 五年内迈入国际名牌

5月5日上午消息,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烽火通信”)日前发布了截至2010年12月31日的2010年年报。2010年,烽火通信全年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56.84亿元,同比增长21.2%;实现净利润3.77亿元,同比增长43.97%;每股收益0.85元,同比增长35.58%。这家脱胎于科研院所的通信主流供应商已经连续第五年实现经营及盈利能力双双快速成长,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下丝毫不改上扬之势,其市场地位和品牌价值当前也稳居全国前列。自主创新打造“光通信专家”地位解读五年来的快速稳健增长,烽火通信总裁何书平指出,烽火通信之所以能以中型企业的规模在主流市场占有一席之地,主要得益于该公司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