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X“人脸识别”父子都能刷入 机主有点蒙

2018-02-02 21:23:57 来源:中关村在线 热度:

花费8750元购买最新爆款、具备“刷脸”功能的“iPhoneX”手机,本为在使用时更便捷、更安全。没想到,市民秦先生将这一时尚手机买回不久,很快发现原本商家一再强调的“绝对安全”,竟然存在漏洞,不仅手机本人持有者可以“刷脸进入”,家人同样可以通过“人脸识别”!于是,消费者在与商家多次交涉无果情况下提出退货,商家不予认可。2月1日,本报记者了解到当地消协经调解无效后,建议双方走司法渠道解决矛盾。
 

缘起——

客户相中“iPhoneX”刷脸功能

“我从事建筑业,平时经常通过手机银行付款转款,因此,对手机安全性有较高要求。去年11月底,看到苹果公司新推出一款具有‘人脸识别’功能、即俗称‘刷脸’功能的iPhoneX手机后,很是心动,于是就花费8750元购买了这款手机。”2月1日,家住海安城区的市民秦井军先生,向本报记者介绍说:“我在海安致唯数码店购买这款手机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追时髦、赶时尚,只是为了使用更便捷、更安全。”

原来,发布方宣称:该手机人脸识别技术采用TrueDepth相机技术及其配置的相应子系统,其中包括红外传感器、照明器、点阵投影仪、距离传感器和环境光线传感器等各种传感器设备。当用户看着手机时,它会向面部投射30,000个不可见的IR点,相机会捕捉并拍摄图像,然后将其与存储的面部图像进行对比。而这一切都是实时发生的!该功能整合了神经网络技术以及其他传感器技术,能够有效区分不同面部,可以辨别是否为照片、是否戴口罩和眼镜,即使是本人照片、相似度很高的蜡像也无法通过人脸识别来打开手机!

事发——

孩子用手机学习轻松刷脸进入

“购机后不久,一次,我爱人将手机交给儿子做英语听力题,意外发现儿子直接刷脸就进入手机了。她一下子愣了:商家不是号称手机刷脸功能具有‘唯一性’,通过相关设置后只有机主本人才能刷脸进入,不具备设置第二张人脸识别功能。那么,怎么儿子刷脸也进入了呢?她当即感到此事不可思议。”秦井军告诉本报记者:“我做工程时常需要通过手机银行操作款项,如此轻易就能刷脸解锁,安全性作何保证?”

秦井军听说此事后,随后赶到商家反映此事,并将儿子带到现场实地演示这一状况。工作人员怀疑是信息采集时可能出现疏漏,于是在工作人员提示之下,他们在现场又重新采集信息设置人脸识破解锁功能。

“原以为,重新设置后,问题会得到解决。可是回家后没多久,又发现了相同问题,真让人郁闷。”秦井军介绍说:“没办法,我带着手机再度上门反映这一问题,商家怀疑相关程序可能不是最新的,于是,在现场又将手机升级到了最新版本。”

僵持——

客户坚持要退货商家要先检测

手机相关程序升级到最新版本后,秦井军发现,这一问题依然存在,儿子拿他的手机还是能够刷脸进入,隐患照旧!

“面对如此状况,我不得不继续上门和商家交涉,要求销售人员给个靠谱答复,并提出更换手机要求。然而,工作人员说必须先将手机送到苹果公司去检测。按照‘谁主张、谁举证’的通例,我已通过实例举证了手机存在的现实问题,应该在我已举证问题的基础上先行满足我的合理要求。至于手机最后到底查出了什么样的故障或问题,那是商家的事情,为什么简单粗暴地拒绝我的更换和退货要求呢?”秦井军说,至于手机存在的安全漏洞如何改进,那也是商家后续应该做的事啊?

多次交涉无果情况下,秦井军将自己的消费遭遇向海安县“12345”政府服务热线进行了反映,依法维权投诉。

海安县“12345”政府服务热线在了解事情前后始末后,将相关情况向海安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进行了通报。

1月30日,由海安县消协出面主持调解,消费者秦井军和海安致唯数码店负责人就所购手机“刷脸”功能不灵、存有安全漏洞一事,再次展开交涉。

待解——

调解未成消协建议双方打官司

经过涉事双方在现场辩论和交涉,遗憾的是,由海安县消协主持的调解没有成功。在这份编号为“海消高调(2018)号《调解协议书》”上,调解内容如下:“申请人发现购买的苹果手机,有人脸识别故障,要求退手机退款;被申请人已对人脸识别功能进行了升级处理,但未排除故障,被申请人对该故障认可,但仍需苹果公司售后或等第三方检测机构出具检测报告证明,才能出具处理意见。故而,双方不能达成调解意见,建议走司法渠道解决。”

为进一步核实此事,本报记者随后采访了海安致唯数码店负责人黄翔。黄翔表示:“店方愿意根据国家商品‘三包法’和苹果公司售后规定,走正规的相应流程,帮客户把事情处理好。现在的问题是顾客既不提供所购手机作检测、又不提供第三方检测报告,而是直接要求公司退货处理,所以不符合公司规定。这样,只有走法律程序。”

那么,秦井军为何坚持退款退机呢?他强调:“第一,我们向业内人士了解到,这只手机有可能被对方刷机,这样序列号就可能被改变;第二,商家处理问题态度极其恶劣,我们已经失去信任;第三,问题客观存在,商家就应该尊重消费者正当诉求予以解决,检测后如何改进不应成为回避消费者合理要求的借口。”


责任编辑:吴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