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河文化创始人兼CEO白一骢:内容,精品,和底层建筑

2019-06-05 17:34:11 来源: DVBCN 热度:
5月29日,第七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举办了探索精品化和差异化之路-网络视听精品内容创作峰会,邀请了优秀制作人、著名学者、精品节目创作者等为我们从不同角度角度解读和分享高质量网络视听节目内容的创作之路。灵河文化创始人兼CEO白一骢作了题为《内容,精品,和底层建筑》的精彩分享。

图为:灵河文化创始人兼CEO白一骢

特别的惭愧,因为刚刚看完那个片花之后,可能会显得我的演讲挺不正经的。我在这次的主题后面加了一个词,叫底层建筑,为什么会把底层建筑放在跟内容精品化一样重要的事来看,因为我们现在做不好很多的内容,很多的精品,主要是因为我们的底层建筑太差,而且是现在越多内容,越会觉得根基越来越不稳。我们在公司内部开过几次中高层的会议,反复强调怎么能够让自己静下来去做底层建筑这块儿的工作,所以可能今天分享的时候把这块给加进来。

    我们都渴求好的内容,但是却难有识别好内容的慧眼。这是我特别深沉的一个感受,经常会发现我们的团队在做提案的时候,被自己给否掉了,有一些同事觉得很不服,我东西挺好的,为什么总是把我们的东西拿掉。后来仔细看的时候,会在被否掉的东西里面发现很多有意思的东西,好的东西挺多的,但是有的时候挺难去发现好的内容。好的内容从来都不是那种平庸的内容,总会挑战我们的勇气,我需要去置疑他的时候先置疑一下自己,究竟是它好,还是我没有看懂?因为我们往往不敢去赌,所以反复会用非常平庸的方式去论证,做过编剧的朋友会有这种感触,经常我们去做一个剧本会发现剧方找一堆人过来看,看到最后,把一个有锋芒的东西磨得非常的平庸。两个礼拜之前,我们跟某家平台的策编团队做一个创作项目,他们自己的会议室里面开了两天的会,并不是说中间有间断,真的是两天,之后他们的负责人过来,他说我这辈子最开心的事就是这两天时间里面一直在骂平台。他们是整个的两天,没有让平台离开,第一次开到晚上12点,平台就说今天不开完不能走,我们定了宵夜,他们说你定宵夜,我定早点,看谁能耗死谁,最后他们反复讲的是,就是因为提要求的那一方,从来不能把自己的要求精准的表达,总是要提出一些在过去的作品里面能找到对标和论证的东西出来,才能决定好不好。后来又开始对标新的项目,不断的给我们提出一些已经被别人拍出来,用出来的桥段,来证明说你应该怎么去写剧本,所以我觉得这样的方式一定就是最后大家做出来满意,但是真的毫无特点的东西。反复论证之后,我们最后平庸会占据上风,平庸的内容和跟风的内容、急功近利的内容总会多过好内容。我们自己没有好的专业认知,同时缺乏专业自信,所以我们不配拥有好内容。这个过程中间,我自己的团队做了一个很大的调整,会让我们的评审内容的团队变得更加的精简,我们不再用过去的大家都觉得好才是好的方式去评审,而是我们讲找到真正的有差异化的,真正的有意思的点,拒绝平庸。专业度本身不够的情况下,我们觉得就是说尽量的避免去决策一些内容。内容方面,包括我们看我们目前市面上很多的剧,同时也有一些朋友公司做的剧,一些好的、一些不好的,我们发现并没有那么优秀的内容的时候,往往真的是因为我们自己缺乏专心自信,缺乏对专业的真正的认知的勇气,会导致我们做的东西越来越平庸。希望这个行业未来会出现真正的专业者,用专业的视角和勇气判断更好的内容,给我们带来很多不一样的东西。不是说一定是现在流行的那些领域,流行的那种题材,任何题材、任何类型里面都能去呈现出非常好的,让我们感觉到欣喜的真正的内容。

    创新这个词其实我们经常讲,这两天开各种会,大家都在谈创新。很多情况下,创新就是一个口号,喊完了大家就很平常的回归了,很多时候创新也是一个噱头。尤其是最近几年做创新的时候,往往是把创新点作为一个PPT的一页做出来,然后包装,用出来是喷一下,忽悠一下就完事了,其实我们做了很多的事情以为是创新,最后反反复复看一下,很多事情在很多年前都有很多人做过了,只不过换了一个包装重新做了一下,就意味是创新了。经验主义和大数据主义是创新的最大阻碍,也是专业不自信的体现。我们做创新内容的时候,有的前辈会说以我的经验来看,这样不好,这样不行,没有这样成功的先例。大数据帮助不了我们创新,他看的全都是过去发生过的事,这两点也是我们目前在创新中间遇到的最大的障碍,有的时候做想要创新内容的时候,也会遭受到大数据给我们的一个打击,发现找不到这方面的任何数据。那怎么办理,就是我们也会慢慢的在这个过程中间发生迷失。其实我们如果在专业上不够自信,永远没法创新,我们需要对自己的专业非常的自信,但是因为我们做不到这一点,所以大多数情况下,创新初期的时候都会觉得很扯,听到新的概念觉得很扯,到现在为止我自己得了一种病,凡是我的团队提的东西,我第一件事听到特别扯淡的时候,就会特别的关注,到底是他扯淡还是我扯淡,虽然大多数情况下会觉得他们扯淡,但是这个过程会让自己变得有更多的思索的可能性。我现在特别在意95后和00后的想法,听着确实挺扯淡,但是后来会判断到底是他们比较扯淡,还是未来的我们更扯淡。创新是需要允许试错的尝试的,是一个破釜沉舟的过程,很多时候做创新项目的时候,平台未必会直接让我们去做,换一个方式就好了,我们自己去做,做完之后再看结果,这样的情况已经开始尝试了。确实有一点破釜沉舟,挺花钱的,而且未必会从平台把钱要得回来。如果能够真正的走出一个不一样的方式的话,可能会让我们摆脱掉在创作上的不自由的这样的一个过程,我是希望能够用创新给我们未来的创作带来更多自由的空间。

    我们都希望追求精品化,大部分的情况下我们都做不到。每次拍任何戏,大家都会讲我们要做精品,没有人说我们要做一部很一般的片子,但是其实最近两年的时候,我基本上在开机仪式上跟团队就说,我们都已经准备好了,明天开机了,希望大家把它拍完,要求就是拍完。精品化无非是把每个戏都照顾得事无巨细,听起来特别简单,我们就是想到它、完成它,做到极致。事实上很难做到极致,甚至很难完成,甚至经常想不到。比如说前段时间有一个小的项目在做的时候,我们已经在前期做了无数的准备了,甚至每一个场景都做过,是一个80年代到2000年左右的项目,我们无数次的做了调整,但是最后会发现有一点点瑕疵,比如说有一个不属于2008年的道具出现在画面里面,一个不属于1995年的道具出现在画面里面,还是会体现出来。所以我们觉得就是说,我们真的是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真的太难了。每次都觉得自己的能力不够,老是怪自己,其实自己一个人也没有办法,团队里面的所有人,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去全力以赴的把每件事情做到极致的,我们想要做到精品化,但是做不到极致。很多时候做剧的时候,连完成这样的指标都很做到,更不用讲很多时候有很多事情是很难想到的。我们在这两年行情特别好的时候,大家都觉得做剧很容易,但是我觉得今年来讲,越来越难,越来越不会了。我当年毕业的时候,学导演的,放弃了找工作,当时我觉得我是全世界乃至全宇宙最好的导演,就是这样自信,一定是一个大师,这么多年过去真的觉得做一个成熟的匠人都非常难。我想先做好一个匠人,把一件事完成,以后再考虑别的事情。这就是我理解的精品化,就是把每件事做好,但是很惭愧,我很多事都做不好,每次出剧的时候都觉得有特别多的瑕疵。实现的时候真的发现好困难,每一个环节上的人你都会觉得靠不住,希望以后有更多的靠得住的这些团队和靠得住的人。

    还有就是底层建筑的事。底层建筑解决的问题是完成,就是我虽然毕业了,我是一个理工科思维的人,整个行业遇到最大的问题是完不成。我们除了自己制作,还有别的业务,比如说投资领域会做一些业务,经常会投很多初创型的团队,他们特别好,但是最大的问题是他们不会完成。一个戏拍完整这件事情做不到,经常遇到一个情况就是说,有的人很年轻,但是他的想法非常好,有的人不年轻,但是非常有经验,如果让一个非常年轻的人想法在最好的时候,创作力最旺盛的时候去完成一件有经验的事情,是否能够把自己的作用发挥到最大。所以我认为这个过程是底层建筑去解决的,在我们看来就是现在在做的,希望整个行业能有一个标准化、流程化,未来有可能能够形成工业化的雏形。底层建筑完成,逐渐的升级我们的底线,让我们做得更好,甚至做到极致。就好像经常谈美剧,夸一个戏拍得好,我们了解完美剧生产的工业标准之后,发现我们的差距真的很大很大,并不是说拍一个戏的设备、花的钱,用的设备等等,实际上差距是我们的工业水平、科技等等。我们比较在意的就是如何用科技的方式去驱动内容的发展,在这个时候发现整个在我们国内,这个领域中间一片荒漠,很多在国外已经科技化的部分,在我们这儿还是用非常低级的方式去完成。我希望我们真正的有一套方式和系统来解决这个问题,就是一套真正有用的流程,能够去解决我们的生产问题,让一个新人进入到一个剧组的时候,进入到一个生产的时候,不需要太多的时间,能够快速的知道我该做什么。比如说一个制片助理刚进来,可能完全没有主动性,如果有一套规范,他就知道我该做什么,我还向谁汇报,怎么样做完,或者是灯光助理、导演助理、或者是新导演,有很多的尝试,多多少少的缩短他们在经验积累上的问题。把整个的底层建筑做成能够复制、升级的模式,能够更好的去完成,把我们制作的底线标准做出来。这个行业里面有一半这样的公司,做出来的基础品质都非常好,那平均的品质都高了。所有的创造者就可以把精力放在如何讲内容上,而不是底层建筑的部分,这样对我们行业才有真正的帮助。舍弃好高骛远,开始脚踏实地,这是我们希望做到的。这两年环境不太好,政策也好,经济环境也好,都不是特别的稳定,但是我觉得挺好的,趁这个机会收收心,回家自己练练,然后做一些比较有实践性的,比较小的东西,更多的区市县我们自己所谓的修炼内功,让自己的制作、底层的水平也好,包括我们的审美也好,和我们的专业知识也好,都能有进一步的锤炼。这是我做的缩略图,无论是我们做内容、做创新、做精品化,最终都建立在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基础之上。我就把这个良好的基础叫做底层建筑,希望我们行业里面是有一个基础专业的水准线,基础制作能力的水准线和基础审美的水准线共同构成的,如果有一天实现了,或许我们做精品的时候会变得容易一些。也不用在这儿分享怎么做精品的心得了,我确实分享不了精品的心得,最近两年没有做什么精品,做了很多完成的东西。整个行业的水平没有那么好的情况下,你会发现做完了好像就已经是精品了。

    我讲的就是这些,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林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