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广电“十四五”:发展5G广播等场景应用,基本形成“云、网、端”有线电视网架构

日前,安徽省广电局印发的《安徽省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十四五”发展规划》已对外发布,DVBCN梳理了其中涉及网络传输覆盖等方面的内容。

在“十三五”期间,安徽省通过实施中央及全省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基本实现12套中央电视节目、3套中央广播节目和6套省市县电视节目公益性覆盖。推进直播卫星户户通工程,为69个县(区)81.32万户有线网络未通达的农村地区群众提供广播电视节目接收服务。大力推进应急广播体系建设,顺利完成40个县(区)应急广播系统建设,在疫情防控、防汛救灾等方面发挥作用明显。截至2020年底,全省广播和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9.93%、99.90%,均位居全国前列。

2020年安徽全省广播电视广告收入、有线电视网络收入、电视购物收入、新媒体业务收入、广播电视节目销售收入、节目制作相关服务收入、其他收入占比分别为40.54%、19.10%、19.65%、5.30%、1.76%、1.40%、12.25%,与“十二五”末相比,广播电视广告、网络收入占比分别下降 8.31%、2.96%,电视购物收入占比提高4.88%,新媒体业务收入占比提高5.30%。

面向“十四五”新阶段工作,在公共服务方面:

提出要全面对接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智慧广电等战略部署,大力发展“智慧广电+公共服务”。深入实施应急广播、省级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网建设等惠民工程,持续加大有线电视IP化、宽带化升级,提高有线电视网络乡村通达率,不断提升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承载力。支持探索实施智慧广电乡村(乡镇)建设,推动广播电视由功能业务型向创新服务型升级,着力实现从“看电视”到“用电视”的新跨越。

一批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提质工程如下:

1)建设应急广播体系

统筹利用现有广播电视资源,建成省、市、县、乡、村五级贯通,与全省各级预警信息发布系统有效对接的应急广播体系,实现全天候、全方位、全时段的预警信息发布和政策宣讲服务,更好服务基层应急管理和社会治理。2021年底前建立省级应急广播融媒体制作播发平台。2022年底前基本完成全省县级应急广播体系建设任务。建立健全应急广播系统运行维护体制机制,确保应急广播长效可靠运行。

2)建设省级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网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向户户通升级工作的通知》和国家广电总局《地面数字电视广播覆盖网发展规划》要求,建设省级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网,基本实现省级电视节目信号在全省的无线数字化覆盖,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高质量免费节目。

3)推动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标准化

根据《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1 年版)》和国家广电总局关于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建设要求,修订完善符合安徽省实际的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标准体系,鼓励具备条件的地区适当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实施标准。围绕“设施建设、服务管理、考核评价、财政保障”四个方面基本要求,开展广播电视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国家级试点工作,探索制定省级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标准规范。

4)推动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农村有线电视网络建设发展,以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带动公共服务均等化,保障好重点人群听广播看电视的文化权益。鼓励有线电视运营机构为特殊困难群众提供低收费或免费收视服务。加大对安徽省大别山革命老区和脱贫地区的广播电视节目供应优惠力度。

5)推进智慧广电助力乡村振兴

推进智慧广电乡村(乡镇)建设,加强智慧广电网络、平台、终端在农村地区的部署和建设,创新广电公共服务内容供给和业务形式,拓展综合信息服务和智慧化应用,探索智慧广电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支持有线电视、IPTV开展多样化对农服务。加大对农节目创作生产指导力度,推出更多富有地方气息、体现本地文化特色的节目。发挥媒体优势助力乡村产业发展,鼓励支持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机构开展农副产品产销对接“进电视”和助农直播等活动。

在加快科技创新应用方面:

提出要紧盯科技前沿,促进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IPV6、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成果在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领域的广泛融合应用。加快发展高清超高清视频,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高端优质视听体验的需要。大力发展“智慧广电+”,丰富完善智慧广电生态体系,形成智慧广电与各行业融合发展新格局,满足社会不同层面的跨屏、跨域、跨网、跨终端的收视和信息需求。坚持移动优先策略,推动广电网络向IP化、云化、智慧化、融合化升级改造,构建广播电视现代传播新体系,不断增强面向智慧广电业务和应用的承载能力。

一批智慧广电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如下:

1)广播电视制播体系智能化建设

加快节目制作、编辑、播出系统的网络化、智能化建设,推动广播电视媒体平台IP化、云化、融合化、智慧化。借助“中国声谷”人工智能技术优势,推动智能语音技术在广播电视制作、编辑、播出和智能终端等各环节应用。推动智能拍摄、交互式节目审查、智能审片系统应用,促进智慧媒资系统、虚拟主持人系统等项目广泛应用。继续推进IPV6在广播电视系统的部署与应用。加快推动智慧分发系统和交互式新媒体平台应用。到2025年,全省各级广播电视制作播出机构制播效率和内容生产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

2)发展高清及超高清电视

建立和完善高清电视节目的采集、制作、播出体系,加快推进全省各级广播电视台全面实现高清化。提升高清及超高清节目技术质量,推进音频节目高质量发展。推动超高清电视在有线电视、卫星电视、IPTV和互联网电视的应用。推动安徽广播电视台、合肥市及其他有条件的地区加强超高清电视频道建设,力争“十四五”期间开办1个以上4K 超高清电视频道,IPTV平台和有线电视网络提供5套以上4K直播频道传输业务和点播业务。扩充4K点播视频内容。超高清节目视频内容储备超过10000小时,符合HDR、50帧/秒技术标准的4K节目储备量达到3000小时,超高清视频内容制作能力达到1000小时/年。推动发展5G+4K、5G交互式视频、5G沉浸式视频、5G+VR/AR、5G广播等场景应用。

3)广播电视综合传输覆盖网建设

发展智慧广电网络,统筹有线、无线、卫星、互联网资源,构建新型智能协同泛在化的广电天地一体化网络,增强广电网络辐射力、传播力、竞争力。推进全省有线电视网络整合和广电5G网络建设,持续优化地面数字电视、调频广播、中波广播等无线覆盖网络在公共服务领域的效能。推进省市域单频网标清频道建设,实现省市县三级地面数字电视节目的全覆盖,为全省群众提供标准化、均等化的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积极探索新技术条件下广播数字化、智慧化发展新路径,到2025年,基本形成“云、网、端”有线电视网络架构。

4)广播电视智慧运维体系建设

综合利用各种手段实现对运维过程、运维技术、运维操作和运维人员的体系化管理,建立计划、执行、检查、处理的闭环能力提升机制。推进广播电视和网络设备控制接口和协议标准化建设,实现设备、系统和动力环境网络化监测管理。建设智慧台站、智慧播出中心,实现自动化播出、故障设备在线自动切换等功能,健全运行保障体系,提高运维能力和水平。

5)智慧广电服务生态体系建设

充分发挥广播电视互联互通及用户资源等优势,以深化融合创新为重点,实现智慧广电对智慧城市、智慧乡村、智慧社区、智慧家庭及智慧政务等方面的服务引领,为建设网络强国、发展数字经济、助力乡村振兴贡献广电力量。推进国产智能电视操作系统升级,拓展综合信息服务和智能化应用等新业态,打造广电智慧家庭信息终端,满足用户对跨屏、跨域、跨网、跨终端的收视体验和信息需求,逐步构建广电家庭智慧服务生态圈。

6)特色广电云建设

根据《安徽省“数字政府”建设规划(2020-2025年)》要求,构建特色行业云,创新广播电视媒体融合新形态,推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5G等技术在云平台共享应用。提升加强宣传调度指挥、融合生产发布、版权运营保护等能力,建设具有公共服务、节目管理、监测监管、舆情研判、业务调度等功能为一体的特色广电云。围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推进安徽省级技术平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业态创新,打造区域一体化联动的融合媒体广电云平台。

7)安徽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

落实国家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推进安徽省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开展对省内文化资源的数字化高清采集、标注、结构、建模,形成规范化的文化数字资源,构建安徽文化大数据资源库。推动数字资源的文化传播应用,开发基于文化数字资源的数字展馆系统、数字研学平台、数字文化客厅等数字可视化、交互式、体验型数字产品,依托广电有线网络,实现数字文化进校园、进社区、进商场。推进数字创意产业应用,基于对文化资源的数字化线图提取、高清扫描、微痕修复,开展文化艺术品的身份认证、创意产品数字化开发、文化创意版权交易和保护等领域的技术运用。加强数字产业融通,推动基于数字文化资源形成的生产要素在思想宣传、教育传播、创意设计、文艺创作、文娱消费、文化旅游等产业的融通应用。

相关文章
2025年度立法工作计划:预备审议电信法草案、广播电视法草案等
2025年度立法工作计划:预备审议电信法…
徐滔:北京卫视4K超高清频道正式开播, 助力超美好的中国电视黄金时代!
徐滔:北京卫视4K超高清频道正式开播, …
云南省广电局、省市场监管局联合加强广播电视商业广告播出管理
云南省广电局、省市场监管局联合加强广…
湖北省广播电视新媒体联盟成立
湖北省广播电视新媒体联盟成立
连云港市残疾人联合会与江苏有线连云港分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连云港市残疾人联合会与江苏有线连云港…
法院+媒体强强联合!安阳中院与安阳融媒战略合作签约仪式举行
法院+媒体强强联合!安阳中院与安阳融媒…
我还没有学会写个人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