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关于规范网络演出剧(节)目经营活动推动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通知。
通知所称网络演出剧(节)目,是指将演出剧(节)目通过互联网(含移动通讯网、移动互联网)实时传播或者以音视频形式上载传播而形成的互联网文化产品。演出剧(节)目包括但不限于音乐会、演唱会、音乐节、舞台戏剧(含戏曲、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等)、曲艺、杂技、脱口秀等演出活动。
以下列形式从事演出剧(节)目经营活动的,应当根据《互联网文化管理暂行规定》有关规定,向所在地省级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申请取得经营范围包含“网络演出剧(节)目”的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1)通过互联网直播境外举办的演出剧(节)目的;
2)通过互联网提供录制的演出剧(节)目音视频的;
3)提供专门为互联网传播制作的演出剧(节)目或者虚拟演出剧(节)目的;
4)其他通过互联网形式传播演出剧(节)目的。
以营利为目的,通过互联网为公众实时提供现场演出剧(节)目的,还应当按照营业性演出管理有关规定办理报批手续。
网络演出剧(节)目经营单位提供进口网络演出剧(节)目的,应当报文化和旅游部进行内容审查,内容审查通过后方可向用户提供;提供国产网络演出剧(节)目的,应当在向用户提供之日起30日内,报文化和旅游部备案。
已取得营业性演出许可的演出剧(节)目通过互联网传播的,无需按照网络演出剧(节)目再进行报审或者报备。
多家网络演出剧(节)目经营单位提供同一网络演出剧(节)目的,可以由一家网络演出剧(节)目经营单位牵头进行报审或者报备,也可以由多家网络演出剧(节)目经营单位分别进行报审或者报备。
进口网络演出剧(节)目包括参演人员中有境外演员,举办地、录制地在境外,或者虚拟演员、虚拟演出剧(节)目的版权属于外资机构、境外人员的网络演出剧(节)目。港澳台演员参照境外演员管理。含有港澳台资本的机构参照外资机构管理。
网络演出剧(节)目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内容管理制度,配备适应内容审核工作需要的专业人员负责网络演出剧(节)目的内容管理,加强对评论、弹幕等用户产生内容的实时监控。采用直播方式提供网络演出剧(节)目的,应当采取延时直播方式播出,并安排专人对网络演出剧(节)目进行实时监管,发现内容问题应当第一时间阻断并及时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