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人已逝,回顾中国广播电视行业人——王明轩经典话题观点!

惊闻广电业界大佬王明轩因病去世!

众所周知,王明轩是1965年生人,曾任职于大连广电、光线传媒、银汉传播、当虹科技、永新视博、国广东方、国广星空等诸多企事业单位,其也是《即将消亡的电视》的撰稿人,深为文化广电传媒领域所熟知。

伊人已逝,回顾中国广播电视行业人——王明轩经典话题观点!-DVBCN

王明轩曾任国广东方副总裁、副总经理、总经理助理等职,国广东方即中国广电的专业控股子公司,原归央视的中国国际广播电视网络台旗下,主要负责互联网电视业务,为全国七家OTT集成播控方之一,负责CIBN互联网电视业务的整体运营,以及中国广电宽带电视业务运营等。王明轩时期曾开发了CIBN手机电视方面的业务,是中国第一个上线的手机电视直播APP。

多次被邀请到新华社、求是杂志社、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新媒体机构,南方都市报、湖南、上海、江苏等各大媒体机构,及北京大学、CTR等院校科研机构授课。

DVBCN笔者工作伊始便先接触的是OTT领域,借助于许多行业活动听过王明轩的一些主题发言,也为其做过相关文章等。王明轩在不同时期就许多行业主题表达过颇为深思的观点,今日DVBCN就整理些题材以供参考。

1)2015年3G/4G时代谈移动视频与媒体融合趋势

未来的新媒体,一定不是简单的把传统媒体的运营和盈利模式平移到互联网上,“汽车取代马车,是因为创造了超出马车上千倍超的社会价值”,任何一个巨大的产业革命,一定是创造了超越于传统产业N倍的价值,才能打破固有的局面,赋予它新体验和新商业模式。

真正的新媒体,是综合利用了互联网各项技术,从信息的采集到分类存储,再通过大数据分析完善用户画像,把信息分发给不同喜好的受众,形成智能化的技术链条,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千人千面”。

过去与视频的互动是受众与受众之间、受众与媒体平台之间的交流,但其中最重要的元素——表演者、节目主创人员却并没有参与其中。人类获取信息、与信息交互的需求是天性使然。而技术手段与内容互动方式有很多种,这种排列组合式的关系,最终为视频新媒体市场带来无限可能。

2)2017年谈媒体融合

真正的媒体融合(或新媒体)有两大最关键的核心要素。一是智能化传输,二是互动。

人就是一个信息的收集处理器,生命的过程就是跟信息互动的过程。到今天,所有互联网应用都走向了互动。

早期的广播电视从产生开始就是直播的,此后出现的录播是为了少出错、更精准。所以,我们的本源,来时的路就是直播。

直播可以创造互动的节目形态,可以促进人类文化形态的进步,甚至媒体转型,但同时一定有黄赌毒的信息,恶毒的引导。所以直播一定会被管制的。广电人要抓紧时间赶紧占领这个阵地。

只有直播才能够进行最及时的互动。只有直播过程才能创造出观众与观众之间、观众与主创之间的一个收视场,这是我为什么看重直播的核心原因。只有这种直播才可以把除电视广告以外,以及心性营销、人性化付费做起来。

真正的新媒体是互动的运营形态,互动的内容形态和互动的盈利形态。现在做的录播节目更适合不能剧透的精品。

3)2018年谈媒体融合

整体视频市场会急速膨胀,但这种膨胀将向普及性工具的非产业化发展。

综合媒体市场会浓缩,至少比例会大幅下降,40%左右会被剥离,浓缩成新闻和影视在线剧场。广播电视报纸很多服务都这样剥离出去,最终留下来的是作为内容的电影电视剧外加新闻。

站在一个产业的高度,抓到产业链的顶端,抓住产业调拨所有有效资源的信息,才是我们的方向。

4)2018年谈内容为王

报纸、杂志、广播和电视等大众媒体都必须由内容、介质、渠道、受众四个不可或缺的要素构成,衡量一个媒体的价值是这四者的乘积,表述为:媒体价值=内容x介质x渠道x受众。

互联网的兴起,正快速把介质、渠道、受众由过去的常量变成难以驾驭的变量,而内容整体上没有大的突破,于是内容的王位发生动摇,出现了介质为王,渠道为王,甚至受众为王的局面。

从长远角度看,当技术进步趋于成熟,介质、渠道、受众再次稳定后,内容会再次夺回王位。而今天,上述三个要素都已经趋于稳定,正是内容夺回它的王位的时候。

一个平台不可能拥有全部、足够的资源,内容为王的时代也是这样,把有限的内容资源玩儿出最大化的效益,才是运营。至于平台的盈利模式,通过前期资本入股项目(或企业)是一个降低成本的好办法。除此之外,内容运营必须向下游纵深扩展,如信息服务、电商销售、智能精准的广告拓展等。

5)2019年谈大屏未来

传统媒体的发展空间并不像外人看来前景尚好,建立数据系统、推荐系统,结合人工智能才可行。未来电视传统节目一定会萎缩,未来电视的发展趋势一定是智能化的。家庭的信息的枢纽、操作中心的显示工具是建立在人工智能上的一大一小,一静一动。一大就是大屏,一小就是移动终端,一静就是大屏,一动就是移动终端。

传统媒体的内容分发不再是发送和接受的关系,而转变成用户主动选择什么。所以对于传统媒体来说,转型和融合势在必行。

6)2019年谈智能终端发展趋势

广电不要为简单地收看节目做智能终端,其黏性非常低,会随时被取代。可以在体育、健康、教育等垂直领域,找到强应用并为此开发智能终端,一举多得。

要开发广电独有的双向互动、游戏化的电视节目,成为强势IP,并开发相应智能终端。

在4G时代,就必须把内容、技术、模式、数据等做好准备,才能收获5G的红利。“如果没有这些准备,5G时代依然是成熟优秀的互联网公司的。”

7)2020年谈电视新媒体的破局与创新

随着视频技术的普及,渐渐每个人都可以把视频当成工具,我们传统电视人的空间不是被扩大了,事实上是被压缩了,真正获益的人是视频技术公司。

信息传播的大趋势首先是智能化。在大数据的支撑下,我们的智能识别,智能传输和智能决策等技术正在不断成熟。未来所有的媒体一定是智能化的、互动化的。

广电人做智能终端、做智慧广电,一定要站在更高的视角,一定要跳出广电看广电,以信息文明环境下人们关注的信息需求为导向,以我们是信息传播者和管理者的心态,做智能终端。

8)2022年谈文化数字化

如果能够实现文化的数字化,绝不仅仅意味着文化内容的丰富、文化消费的便捷这么简单。而是人类历史上又一次以时代的标准来划分历史段落,是断代级的大跃升!

文化的数字化意味着各种文化要素不再散落在图书馆、博物馆、媒体、演出院团等边边角角,而是如同在岗的战士,随时处于在线状态。

文化领域财富的指数级增加,将为今天从事文化产业的人们创造出难以想象的巨大生存空间和创新空间,今天文化领域的艰难不过是介于工业技术末期和信息技术前期之间的青黄不接。

文化的数字化,是一项十分紧迫,必须立刻启动的大事。后续5G、6G基础上的工业互联网万物互联的发力也要借此促动。

并不是所有国家都有资格实施文化数字化战略的,只有经济规模、人口规模、技术水平、基础设施、文化积淀等方面同时达到很高的标准才能拿到参赛入场券。

文化的数字化,是要从文化资源、生产、传播、消费等诸方面形成新的高效的文化数字化体系。这是人类从未涉猎的领域,是人类文化产业形态、社会文明形态探索的无人区。

我们广电人一定要充分理解广电只是这个“大文化”概念下的很小一部分,是早期视频技术壁垒形成的阶段性小分支,我们只有跳出视频节目的小圈子,去拥抱、获取、经营大文化概念下的内容资产、数据资产、用户资产,我们才能有未来。有线的未来不在有线,而在于(建中的)文化专网;广电的未来不在广电,而在大文化。

相关文章
四川省广电局长李晓骏:5G广播电视试验落子成都,推进精简县级电视频道41个
四川省广电局长李晓骏:5G广播电视试验…
CSM:2024年大屏直播频道收视份额回升,电视仍是低线市场最受信任媒体
CSM:2024年大屏直播频道收视份额回升,…
中国广电监事会主席宋文玉调研四川公司:努力实现减亏扭亏,加快推动增资扩股等工作
中国广电监事会主席宋文玉调研四川公司…
中国广电曾庆军:5G NR广播扩展到卫星覆盖,国产芯片的车载音视频系统等均可预载功能
中国广电曾庆军:5G NR广播扩展到卫星覆…
前沿‖5G广播首次完成NTN地面同轨卫星直连手机传输试验
前沿‖5G广播首次完成NTN地面同轨卫星直…
云南广电公共服务规范:提供不少于15套电视节目,有线电视、IPTV应开机进全屏直播
云南广电公共服务规范:提供不少于15套…
我还没有学会写个人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