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书生:国家文化数字化技术路线核心在于依托有线电视网、广电5G等形成的国家文化专网

近日,北京市委机关刊物《前线》2024年第11期刊载了中共中央宣传部原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办公室副主任、一级巡视员,中国公共关系协会文化大数据产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高书生的署名文章《文化体制机制改革要加快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形势》。

高书生在文章中提到,面对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既面临重大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最大的挑战,就是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技术基础被颠覆,以往的技术路线、建设路径已经不再适应,无论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还是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都面临重构、再造的艰巨任务。

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建设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根本目的就是要顺应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重新规划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技术路线,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在新赛道上健康繁荣发展。

他在文中阐释道,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的技术性、专业性都很强,可以用“两侧四端”来描述其框架,两侧分别是供给侧、需求侧,四端分别是资源端、生产端、消费端和云端。

1)资源端

收藏或保管文化资源的机构,像博物馆、纪念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机构以及文艺中心、考古研究所、艺术院校等高校科研机构,也包括已建数据库(媒资库)的广播电台、电视台、报刊社、出版社等文化生产机构。

2)生产端

文化数据采集、加工生产的机构,资源端和生产端往往是重叠的,但不完全等同。

3)消费端

包括线上和线下两部分,线上主要是电视机、户外大屏、手机和移动终端,线下主要包括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学校、新华书店等文化教育设施和旅游服务场所、社区、购物中心等公共场所。

4)云端

主要包括依托有线电视网络而形成的文化数据服务中心和依托文化产权交易所而形成的文化数据服务平台。

高主任提到,需要注意的是,云端部署在依托现有有线电视网络设施、广电5G网络和互联互通平台而形成的国家文化专网,而不是互联网,这是理解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技术路线的核心点。云端的功能是链通资源端、生产端和消费端,服务于文化资源数据的存储、传输、交易和文化数字内容分发,为文化机构数字化转型升级提供全方位服务。

建设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旨在构建一套从文化资源到文化生产再到文化传播、文化消费的全新体系。从供给侧到需求侧,从资源端到生产端再到消费端,从数据采集、解构、关联到重构、呈现、体验,通过国家文化专网真正实现“一网通”,并催生出跨越“数字鸿沟”和贯通“数据孤岛”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

相关文章
歌华有线顺利实施全网频道排序优化调整 及同播标清频道关停
歌华有线顺利实施全网频道排序优化调整 …
中国广电集团纪委书记陈薇调研中国广电青海公司,提出五点要求
中国广电集团纪委书记陈薇调研中国广电…
河南城市更新三年行动计划:重点改善通信、有线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
河南城市更新三年行动计划:重点改善通…
黑龙江:截至2024年底,有线电视覆盖用户数1181.16万户,广电5G移动电话用户41万户
黑龙江:截至2024年底,有线电视覆盖用…
福建广播电视局:一季度有线电视实际用户数720.70万户,同比下降0.80%
福建广播电视局:一季度有线电视实际用…
告别机顶盒 广东广电网络推出新型一体化电视机
告别机顶盒 广东广电网络推出新型一体化…
我还没有学会写个人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