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讯 8月5日消息(颜翊)全国一网,是中国广电多年的夙愿;5G,则是中国广电最有力的整合抓手和最大市场变量。
7月下旬,中国广电召开2025年半年工作会暨“十五五”规划研讨会,总结全国广电网络行业上半年经营发展情况,部署下半年任务,动员全行业聚力攻坚。
围绕着5G的定位和定调,肯定是市场关注的重点。中国广电决策层提出了“聚焦用户保拓,加强用户全生命周期管控,创新业务形态,稳住有线基本盘,探索5G新战法,优化分账激励策略,挖掘高校和农村5G市场潜力”等一系列战略部署。
其中“保拓”二字,“保”在“拓”前,这标志着广电5G从单纯追求用户规模的“拓”展,转向了重视现网用户价值的“保”有与深耕。而“探索5G新战法”一词或是广电对过去发展路径的反思,也透露出其对未来突围方向的迫切探寻。那么,何为“新战法”?它因何而生?又能否真正破局?
现状:用户增长乏力,传统模式难以为继
自2022年正式商用5G以来,中国广电一度以“低价策略”快速切入市场。凭借极具吸引力的套餐,广电在短期内实现了用户数的快速积累。然而,这一增长势头在2024年下半年后明显放缓。
此前公布的2025年第一季度数据显示,广电5G用户总数为3370.43万户。然而截至2024年底,广电5G用户为3275.46万户。这意味着,2025年第一季度广电新增5G用户仅为94.97万户。在这种背景下,如何防止存量用户流失、如何提升存量用户的ARPU值、如何通过全生命周期管理挖掘用户价值,可能是更为迫切的需求。
以浙江为例,作为东部经济发达省份和运营商必争之地,5G市场竞争尤为激烈。浙江广电运营商华数传媒2024年年报与2025年半年报显示,5G用户数均停留在240万户,意味着从2024年底到2025年年中用户规模几乎零增长,反映出核心市场的用户增长也极度乏力。
这背后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一方面在于我国移动通信用户已经高度饱和,根据工信部最新数据,截至6月末,我国移动电话用户总数已突破18.1亿户,远超人口总数(约14.1亿),存量市场竞争进入“零和博弈”阶段;另一方面,广电自身在家庭宽带和融合业务方面影响力不足,难以支撑大规模用户增长。
更为关键的是,依靠低价套餐“烧钱换用户”的模式,也在遭遇挑战。
转折:低价策略退场,与移动协同将成主旋律?
作为中国广电的另外一个“重镇”,2025年7月29日,江苏有线发布公告,宣布自8月1日起全面下架“惠民卡”“双百套餐”及“双百套餐2.0”等通信产品。
据了解,被下架的“惠民卡”月均资费仅19元,远低于中国移动同类套餐,曾是广电吸引价格敏感型用户的重要抓手。然而,此类低价5G套餐在与中国移动的共建共享合作框架下,正面临不可持续的困境。
作为共建共享方,中国移动不仅是广电5G网络的建设伙伴,更是其核心支撑力量。低价套餐虽能短期获客,却可能扰乱市场秩序、压缩合作空间,甚至引发内部博弈。江苏有线此次调整,正是围绕“共建共享共赢”核心理念,“深化与江苏移动在市场协同、网络共建等方面的合作”的结果。
在下架产品当日举办的会议上,江苏有线还强调了“要加强移动协同,以合作为前提紧密沟通;加强合规营销,严格落实营销宣传要求等工作重点,力求推动全省5G业务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这一例子凸显了广电对移动在网络运维上的依赖。在这种格局下,为了维护合作关系的稳定,广电的市场策略,尤其是在定价层面,需要与作为网络主导方的移动进行充分协调。
破局:“新战法”的两大支点——渠道激励与细分市场
在多重压力下,广电必须寻找新的增长引擎。但广电趁手的“兵器”并不多,目前为止,广电的杀手级应用5G NR广播还未大面积铺开。因此,所谓“探索5G新战法”,本质上是在资源有限、品牌弱势的约束条件下,采取差异化的市场战术,即“优化分账激励策略”与“挖掘高校和农村市场潜力”。
那么如何看待这两个新战法?
先来看分账激励,这是激活渠道的“重赏机制”,而广电最大的短板之一也是渠道能力。与三大运营商遍布城乡的自有营业厅和成熟代理体系相比,广电的渠道网络薄弱,尤其在非广电传统覆盖区域,积极调动和利用第三方社会渠道资源,是其弥补短板的关键策略。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优化分账激励策略”,正是要通过更具吸引力的佣金政策,调动代理商、社区店、校园代理等各类渠道的积极性。在当前运营商普遍压缩营销费用的背景下,广电若能以更高分账比例换取渠道推广力度,或将成为其突破渠道瓶颈的关键。
但这一策略也面临挑战:高佣金意味着更高的获客成本,若用户ARPU值偏低(如高校市场),则可能陷入“增收不增利”的困境。因此,分账激励必须与用户质量管控、生命周期管理相结合,避免“为冲量而冲量”。
再来看广电的第二个新战法,是准备集中资源打“阵地战”。面对全面竞争的无力感,广电将高校与农村作为两大重点战场。
其中,高校市场历来是运营商“兵家必争之地”,即将到来的9月是每年新生入学季,也是用户增长的关键窗口。尽管ARPU值低、资费敏感度高,但学生群体数字化程度高、传播力强,是品牌渗透和未来用户培育的重要阵地。广电若能结合校园宽带、校园卡等融合产品,打造“校园数字生活入口”,或可形成差异化竞争力。
农村市场是广电为数不多具备相对优势的领域。一方面,依托700MHz频段的广覆盖特性,在农村地区的信号表现优于其他频段;另一方面,广电长期深耕农村有线电视网络,具备一定的用户基础和入户服务能力。通过“有线+5G”等融合套餐,广电有望在农村市场实现“以固带移”的协同发展。
然而,这两个市场同样竞争激烈。凭借“村村通”工程和强大的地推团队,三大运营商也拥有覆盖广泛的农村网络和用户基础;而在高校,三大运营商早已通过赞助、社团合作、专属套餐等方式建立深厚壁垒。广电若无创新打法,恐难突围。
结语
走过最初的拓荒期,中国广电5G已进入精耕细作的深水阶段。中国广电“新战法”的探索,无论是高分账激励,还是细分市场深耕,都需要持续的资金与人力投入。在当前广电整体盈利能力偏弱的背景下,能否长期支撑“新战法”的实施,值得观察。
若是渠道激励能够激活社会力量、9月开学季能够在高校市场迎来局面突破、农村市场的融合套餐能实现规模化落地,或将推动广电5G迈向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