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无人驾驶“上路”!国内首批牌照花落谁家?

2018-03-06 13:42:34 来源: 爱车综合 热度:

首批三张路试牌照“花落”上汽蔚来
此前,国家批准在上海、北京、重庆、杭州和武汉5个城市建设国家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区,允许汽车公司在封闭道路或者特定测试区域测试它们的智能驾驶汽车。虽然也可以积累数据,但是封闭测试下模拟的路况无法与真实路况相提并论。而且国家层面缺乏针对自动驾驶测试的法律法规。
 
此次,上海率先出台地方法规并发放测试牌照,将极大地推动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尽管距离真正的自动驾驶尚有时日,但车企获准在开放道路测试它们的自动驾驶车型,比在封闭场地的模拟路况更加真实,更有利于数据和经验的积累,尤其是能促进自动驾驶算法的提升。
 
据悉,上汽名爵6混合动力、名爵IGS、蔚来ES8当天即在嘉定的国家智能网联汽车(上海)试点示范区科普体验区(E-Zone)发车,并在博园路展开首次道路测试。上汽集团的官方微博透露:“凭借在智能驾驶核心技术方面的领先优势,上汽集团还计划在今年率先推出智能驾驶量产产品,在拥堵、停车难、交通安全等痛点问题上为消费者带来与众不同的驾乘体验。”
 
蔚来汽车联合创始人秦力洪亲自领回牌照,并在其朋友圈公布了这一消息:“蔚来与上汽集团携手,共同获得中国第一张(批)无人驾驶开发道路测试牌照。继2016年10月蔚来首批次获得美国加州无人驾驶开放道路测试牌照后,又迈出坚实的一小步。”
 
目前,上海市在嘉定区划定了安全性高、风险等级低的5.6公里道路,作为本市第一阶段智能网联汽车开放测试道路。下一步,将分级逐步开放更多的道路环境用于智能网联汽车测试。
 
政府主导下的谨慎开放之路
此次无人驾驶牌照的发放与各个层面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国家相关部门也一直在积极推动中。去年9月,发改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孟玮表示,国家发改委已启动国家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起草工作,将明确未来一个时期我国智能汽车发展的战略方向、发展目标、主要路径、重点任务、保障措施,使其成为引领我国智能汽车发展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并在战略中提出近期行动计划,确保战略尽早启动、有序实施。
 
去年10月28日,由同济大学、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和汽车城共同合资成立的智能网联汽车的国家级联合创新中心成立。
 
陈海林表示:“该中心的目的是,争取在3到5年内成为国家级技术中心。计划到2018年建成国内领先、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智能网联汽车与智慧交通前瞻共性技术协同创新、标准规范研究制定、产品技术检测认证和科技成果孵化转化的功能型公共平台。”
 
可以预计的是,上汽和蔚来的首批牌照只是无人驾驶路试的开始,后续将有越来越多的车企被授予牌照,而这些举措都将继续推进我国无人驾驶产业化。但即便如此,无人驾驶能否最终实现并产业化,仍然面临很多挑战。
 
去年5月7日,继中国高雅宁车祸事故发生4个多月后,在美国佛罗里达州中部的一段高速上,一辆开启Autopilot功能的特斯拉Model S与一辆拖拉机相撞,导致车内驾驶员在车祸中不幸身亡。连续发生的无人驾驶汽车安全事故,使无人驾驶能否真正实现,成为普遍的质疑。
 
相比国外,中国的道路状况更加复杂。中国-瑞典交通安全研究中心总监陈超卓认为: “无人驾驶除了要求技术成熟,还受道路状况、行人素质等一系列因素的制约。我国无人驾驶实现的阻力更大在于软件。即便硬件方面赶超了,在软件方面仍有‘一代人’的差距。”
 
上海国际汽车城(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荣文伟也感慨:“中国路况与国外路况不同,能在美国道路上跑的无人驾驶车,不一定能在中国道路上跑;但能在中国道路上跑的无人驾驶车,一定能在美国道路上跑。”而这也正是我国开放无人驾驶路试的重大意义所在。

责任编辑:王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