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先前印发的《深圳市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5)》已对外公示。
总体目标中提出,到2025年,全市数据中心机架规模达50万标准机架,算力算效水平显著提高。通用算力达到14EFLOPS(FP32),智能算力达到25EFLOPS(FP16),超算算力达到2EFLOPS(FP64)。存储总量达到90EB。先进存储容量占比达到30%以上,重点行业核心数据、重要数据灾备覆盖率达到100%。
在主要任务方面有提出以下方面的内容:
1)加快打造全光极速网络枢纽。全面提升算力基础设施运力质量,减少算力中心网络流量跳转与时延。加快构建全光高速低延时运力底座,深化城市家庭、重点区域、重点行业的全光网络覆盖。打造5G-A先锋城市,实现万兆下行、千兆上行,推动沉浸式体验、全场景物联、智能化车联、柔性化生产、海陆空感知等重要场景的商业化部署。
2)强化多元算力供给配置。推进不同算力资源池、不同算力类型、不同云厂商之间的协同,整合、聚集社会多元算力以及“算力飞地”算力资源。建设覆盖超算中心、智算中心、数据中心等多元异构算力中心互联互通、高效协同的算力网络,实现公共算力汇聚,力争将深圳市建成粤港澳大湾区算力供给中心,助力深港合作和大湾区数字产业发展,引领算力技术创新应用。
3)建立算力调度体系。构建超高可靠、极低时延、极速带宽、极高性能、绿色低碳的算力调度体系。以社会多元算力资源为基础,支持建设公共算力调度与创新服务平台,实现算力的弹性分配,提供具有公信力、安全性和普惠性的算力供给服务。以统筹规划建设的园区配套数据中心和边缘计算中心为基础,汇聚社会边缘算力资源,构建城市边缘算力调度体系,采用“政府规划、企业建设”模式,在特定区域内的不同主体间实现边缘算力调度,推动算力交易供给侧和需求侧双向驱动改革。
4)大力发展先进存储技术。鼓励存算并举,规划建设与计算相匹配的存储体系。加速全闪存、蓝光存储、硬件高密等技术部署,构建基于先进存储的存力基础设施。推动存储系统间数据流动能力建设,通过合理的存储分级分层,实现存储资源的高效管理和利用。
5)推动“数网协同”要素保障。加强不同算力中心之间的网络运力统筹规划,优化深圳到韶关等国家枢纽节点以及“算力飞地”的通信网络结构和带宽。建设全市“一跳直达”数据中心直联网络,打造“城市内1毫秒,到韶关枢纽节点3毫秒,到贵安枢纽节点10毫秒”的毫秒级时延圈。支持IPv6+、SRv6、全光交换、网络切片等技术应用,加快推进光传送网(OTN)、全光交叉(OXC)设备部署,实现党政机关、金融机构、医疗机构、高等院校、科院机构、规上企业等重点应用场所OTN网络接入率达到100%。推动在深圳市科技创新走廊建设超高速智能网络。
6)优化算力中心内网络质量。针对通用计算、智能计算、超级计算以及边缘计算等场景,开展智能无损网络、超融合网络、高性能网络以及确定性网络的试点应用与布局,降低网络因素对计算能力的折损。鼓励支持新建数据中心采用虚拟机动态迁移和网络虚拟化设计,提高海量数据的集中处理能力,提升网络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强服务管理灵活性。
7)强化算力赋能服务水平。加快推动全社会上云、用数、赋智,激发释放各行各业使用算力的需求。聚焦工业、先进制造业等优势重点行业,围绕交通、能源、园区等国企场景优势,积极开展算力应用创新,提供算法公共服务。围绕政务服务、城市建设、金融等领域,通过加强政策引导、设立专项基金等举措,激励挖掘算力应用潜力,优化算力服务能力。面向养老、医疗、交通、教育、治安等民生行业需求,完善公共算力资源供给,提供低成本算力服务。
8)提升算力基础设施可靠性。提高云网融合、算网一体趋势下算力基础设施运行安全水平。对承载重要信息系统以及影响国计民生和社会秩序的算力基础设施,结合业务系统的部署模式,增强防火、防雷、防洪、抗震等保护能力,强化供电、制冷等系统的智能安全管控。加强算力基础设施关键技术研发和创新,提升软硬件协同和安全保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