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了《中国5G发展和经济社会影响白皮书(2022年)》。
各地政府结合地方经济产业特点,因地制宜推动 5G 应用与网络建设。根据中国信通院统计,截至2022年7月底,各省市共出台各类5G扶持政策文件640个,其中省级82个,市级287个,县级271个。从省级政策来看,政策方向已从促进网络建设逐步调整为推进5G规模化应用。从市级政策来看,政策方向兼顾网络建设和5G应用发展,坚持“建用互促”的发展模式。从县级政策来看,政策偏重于网络建设的专项规划。
5G网络基本完成城乡室外连续覆盖。根据工信部数据,截至2022年11月底,我国累计开通5G基站总数达228.7万个,占全球5G基站总数的60%以上。实现全国所有地市、县城城区和97.7%的乡镇镇区5G网络覆盖,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的发达行政村实现5G网络覆盖。
四大运营商不断深化共建共享。截止2022年8月,中国联通与中国电信共建共享网络累计开通5G基站87万个,预计到今年底将实现5G共建共享百万基站商用目标;中国广电与中国移动共建共享700MHz 5G基站达48万个。
室内覆盖和深度覆盖成为我国5G网络建设新方向。运营商积极推进5G网络在高铁、机场、地铁、医院、高校、商超、写字楼等人流密集且楼体较大的室内场景覆盖。为实现深度网络覆盖目标,运营商积极推进5G小基站的集采工作。2022年1月,中国电信正式启动5G扩展型小基站设备技术测试,并将测试结果用于今年5G扩展型小基站产品集中采购环节;截至2022年8月中国移动完成2万个5G扩展型皮基站采购工作,已进入各省规模部署阶段。
5G行业虚拟专网爆发式增长。随着5G与行业融合应用的不断深入,5G行业虚拟专网持续演进,网络切片技术不断成熟,实现基于5G公网向行业用户提供满足其业务、安全需求的高质量专用虚拟网络。2022年我国5G行业虚拟专网建设数量呈现爆发式增长,截至9月5G行业虚拟专网数量达10541个。
5G Release 17标准正式冻结。2022年6月9日,3GPP宣布5G Release 17标准版本冻结,标志着5G第二个演进版本标准正式完成。相较于R15和R16,R17围绕商用特性改进、新功能引入、新方向探索持续演进。在商用特性改进方面,R17重点针对5G规模部署面临的问题进行改进,提升容量、时延、能效等关键性能指标,如室内工厂定位精度提升至<0.5m。在新功能引入方面,轻量级技术(RedCap)完善中速物联网场景支持能力,天地一体新网络技术与地面通信共同构建空天地一体化立体融合网络,多播广播功能通过灵活的传输模式和反馈机制支持在公共安全、赛事直播等应用场景中实现高效可靠传输。在新方向探索方面,R17首次设计分层化网络大数据智能分析架构,进一步拓展垂直行业应用。
2022年5G商用迈上新台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赋能带动作用持续增强。预计2022年5G将直接带动经济总产出1.45万亿元,直接带动经济增加值约3929亿元,分别比2021年增长12%、31%,间接带动总产出约3.49万亿元,间接带动经济增加值约1.27万亿元。其中,5G流量消费、信息服务消费、以及来自垂直行业的设备投资和服务支出的增长,成为直接经济产出和经济增加值增长贡献的主要来源,同时服务类消费占比提升,推动直接经济增加值增长更快。但手机消费支出的下降,抑制了增长率的增加,同时由于基数较大,也抑制了间接经济总产出和间接经济增加值的增长。